2014年4月12日至21日,由
四位教授的人生與藝術歷程有很多共同點:他們均出生于1950年代,經歷過新中國美術風云變幻的發展演變過程;他們都是在改革開放恢復高考之后進入美術院校,接受了扎實的造型基本功訓練;他們都是在1980年代到20世紀末在中國畫壇脫穎而出。新世紀以來他們又以各自獨特的畫風在全國產生重要影響,他們都在大學和專業創作機構從事教學創作研究工作,對中國畫學理探求和中國畫的發展均有深入的理性思考……。然而他們又在審美追求、藝術取向、創作路徑、語言結構上互不相同、風格各異。他們以“和而不同”的藝術建樹,成就各具自己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同屬對傳統文脈的認同和延續中,別開生面地拓展和實現著對中國畫的創新與探索。四位畫家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塑造民族之魂、提升民族精神、激發民族創造力所迸發出的創作激情,體現出他們對于民族藝術的文化自信與使命擔當。相信四位教授的作品將為中國畫未來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學術價值參照和積極的啟示意義。
戴順智教授中國畫作品:
[Page: ]
范揚教授中國畫作品:
工地開飯
廣元千佛岸
葭萌關
嘉陵江明月峽
龍門古鎮東官第
[Page: ]
韓敬教授中國畫作品:
古塬逢春
日出日落
山鄉的和音
溪山春曉
信天游
[Page: ]
袁武教授中國畫作品:
黃昏、老頭讓牛群跑起來
人流
鄉村的齊白石
大山水之五